Figure 1: workflow

Figure 1: workflow

如上图所示,融合了笔记和 GTD 管理。

GTD

Capture

To-Dos 分为的来源分为六种:

  • Habit Track: 即对于重复事件的循环,有利于习惯的养成。
  • Cyclic Tasks: 需要循环的任务。
    • 生日提醒
    • 周报
    • 每日回顾
    • 稍后读
    • etc.
  • Inbox: 用来收集各种 To-Dos,设置的快捷键为 C-c c​。每日回顾的时候分发到各自的分类,并行进行 Scheduled。
    • personal: 个人事宜
    • someday: 存放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做的 To-Dos,有时间回顾的时候再次分类。
    • technical: 存放个人需要偿还的技术债
    • work: 工作相关
  • books: 阅读的书籍,通过 ebib 的 ebib-add-reading-list-item 添加。
  • Dynamic: 只要是 org 文件中的有 To-Dos,就会在保存文件时,自动给文件添加 :dynamic: 标签,纳入到 Agenda 文件中。
  • note: 对一些地方的备注或者 To-Dos,后者和 Dynamic To-Dos 场景重复。

Clarify

对 Inbox 当中的 To-Dos 进行分发,并用关键字标记 To-Dos 的属性,比如 PROJECT, DELEGRTED 等。对于 PROJECT 这类还要继续分解。

Organize

对明天需要做的或知道明确日期的 To-Dos 进行 Scheduled,对于 DONECANCELLED 的 To-Dos 会自动复制到今日的 Daily log 当中,这样呈现的结果,其实和 Logseq 中在 Journals 里面管理 To-Dos 是一致的。

不过实现的过程,或者说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。在 Logseq 的 Journals 中管理 To-Dos 即便是通过查询汇聚展示 To-Dos 也没有 agenda 中这么灵活,另外前几天定下的需要后面完成的 To-Dos 有两种管理方式:1. 将 To-Dos 链接到需要做的某天,自动展示。这样的操作确实方便,但使得各种关联杂乱。2. 将 To-Dos 移动到对应需要做的某天。

上面说的呈现结果一致,就是指的第二种,回顾起来也非常清晰。在 org-roam 配合 agenda 使用中,To-Dos 有了单独的收集仓库,整理分发。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的函数在 agenda 和 org-roam 之间联动,比如对于 DONECANCELLED 的 To-Dos 会自动复制到今日的 Daily log 当中,比如 org-roam 中的 To-Dos 也会呈现在 agenda view 中,完成后也会自动复制到 Daily log 中。

整体上来讲,内在逻辑 agenda 和 org-roam 配合起来更加清晰,灵活。

Reflect

回顾所有的 To-Dos,选取明天或者近期需要完成。对已完成或取消的 To-Dos 归档,是按照结构归档到同级别 *.org 文件的 archive 文件夹下的同名文件中。

同时,要回顾一下 Notes 当中的对某处的笔记或设定的 To-Dos。

Engage

按照重要,简单等因素顺序执行需要做的 To-Dos

Note taking

输入源分为工作、书籍和文章(来自于 RSS、Newsletter、Twitter 等平台)。

Book

PDF 以及 Epub 格式的书籍或者论文通过 Ebib 管理 Bibtex,Ebib 的 ebib-reading-list-file 设置为 Agenda 中的 books.org​,这样就可以很方便新建任务到 book.org 在 Agenda View 中看到自己当前在阅读的书籍/论文,并查看进度。

书籍/论文对应的笔记则是在 references 文件夹下,可以方便笔记中进行引用。

书籍除了 ebib 管理的 bibtex 汇总可以查看,还通过 Dynamic Table 进行管理,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书籍的评价以及关联到读书笔记。(其实 ebib 那里也可以关联到笔记,毕竟笔记的创建就是利用 ebib 的命令,连接在 external note 这个字段中。)

文件顶部这样设置即可,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适配,其中 file 是指数据源,这里就是将数据源放在与表格同一个文件。

#+title: Book reviews
#+COLUMNS: %25ITEM(Item) %10AUTHOR(Author) %10CATEGORY(Category) %15STATE(State) %15SCORE(Score) %10VERSION(Version) %15REMARK(Remark) %25NOTELINK(Notelink)

#+BEGIN: columnview :hlines 1 :id "file:~/Dropbox/org/references/Book-Reviews.org" :skip-empty-rows t
#+END:

统计的 COLUMNS 来自与 Head 的 Properties,两者要一一对应,如此都设置好了之后在表格处(columnview 那里)按 C-c C-c 生成表格,即 Dynamic Table。

:PROPERTIES:
:Author: 作者
:Category: 分类
:Score: 9.7
:State: Reading
:Version: 版本
:Remark:
:Notelink: [[id:xxx][笔记名称]]
:END:

Daily log

每个 Daily log 文件头部都有 #+ARCHIVE: journal.org:: 来控制归档的位置,每天回顾完当天的 log 就归档到 journal.org 文件中,如果后续这个文件太大,还可以按照年份来继续归档。

而且在 journal.org 中通过 C-c \ 可以查看所有的 tags,选择对应的 tag 就可以过滤出想要的内容,其他内容全部收缩。

Articles/Work

文章的阅读笔记是放在 Daily log 当中的,在 What I read? 的标题下,打上对应的 tags。后期回顾的时候,或者积累一定数量的同类型、同话题文章,可能会 refile 到 org-roam 内进行总结,形成知识点。

工作中的事情都是记在 Daily log 中,每条 log 有明确的时间。

对于问题的解决,有详细的原因和解决方案,后续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参考之前的思路;对于与他人沟通的内容,有详细的操作记录、数据记录以及邮件聊天等记录链接或截图,有背锅风险时可以轻松应对。

同样的,工作中某个类型的知识点的笔记积累多了,会在 org-roam 中进行总结,形成知识点。

Export

输出是 org 的强项,Hugo 方便与人在线分享,PDF/Markdown 离线分享。

org-roam-ui

方便的查看笔记之间的关系,进行系统性回顾。

Scanned Document Management

扫描件都是通过 org-attach 包辅助管理,主要就是将扫描件的主要内容手工录入,便于后期文件搜索,源文件作为附件用 org-attach 管理,存放在文本同目录下的 data 文件夹下,按照 org-attach 生成的 ID 存放。

Daily Log 当中一些很长的文件、执行脚本、代码等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进行管理,减少 Journal.org 的体积,减少分割次数。


Links to this note